激情无码Av在线播放_国产9191免费观看在线_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_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

首頁 > 信陽之窗 > 豫風楚韻 > 歷史名人

何景明

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(wǎng)站 dancecostumeideas.com 時間:2008-03-12 來源:

     何景明(1483-1521),信陽人,文學家。字仲默,號白坡,一號大復山人。父號梅溪,封征仕郎、中書舍人。兄弟4人,景明居小。8歲通詩和古文,有“神童”之稱。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應(yīng)鄉(xiāng)試中舉,年僅15歲。后到京城求學,以年幼才高名滿京都,皇族人急相迎致一見,“所至聚觀若堵”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進士,授中書舍人。在京與名滿天下的文人李夢陽、文冠“山河”的邊貢等交游文壇,攻古文辭。倡導“文必秦漢,詩必盛唐,非是者弗道”。共同向統(tǒng)治文壇的“臺閣體”文學發(fā)難,發(fā)動文學擬古運動,使京城內(nèi)外為之傾倒,稱弘治“十才子”。又與李夢陽、徐禎卿、邊貢、康海、五九思、王廷相合稱為復古派的“前七子”,天下推舉景明、夢陽、禎卿、邊貢為“四大家”。李夢陽稱贊何景明“是時少年誰最文?太常邊丞何舍人”。景明居官立身能主持正義,寧折不阿。正德初年,宦官劉瑾竊權(quán)亂政,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。景明毅然上書禮部尚書許進,勸其申張正義,抑制劉瑾弄權(quán),語言極其激烈。事為劉所聞,對何百般忌恨,伺機報復。景明棄官加鄉(xiāng),雖被追削官職,但不屈服。正德六年(1511年)劉瑾敗死,經(jīng)大學士李東陽提議恢復何景明的中書舍人,何上任后依然“志操耿介”。李夢陽入獄,眾臣不敢秉公直言,獨景明上書吏部尚書楊一清,救出夢陽。正德年間朝政腐敗日重,皇帝收宦官為義子,養(yǎng)佛僧于內(nèi)廷,不理朝政。景明上疏指責“義子不當蓄,邊軍不當留,番僧不當寵,宦官不當任”,言詞激烈,看到奏疏的人無不為之縮舌。不久,進吏部員外郎。保景明名起東山后,達官貴人爭以結(jié)交為榮,皇帝的義子宦官錢寧,送一古畫求他題詞,景明說:“此名筆,毋污人手?!笨樟舳嗄?,終不給寫一字。何景明一生重視人才的培養(yǎng),在他任陜西提學副使時,教學生專攻“經(jīng)術(shù)世務(wù)”,選擇優(yōu)秀生到正學書院學習,親自講解經(jīng)學。嘉靖初,忽然嘔血,辭職回鄉(xiāng),到家6天后病故,時年39歲。

  何景明一生“尚節(jié)義,鄙榮利”。與李夢陽并稱有“國士風”,終身勤奮,留下辭賦32篇,詩1560首,文章137篇。當時集成26卷,后人續(xù)集分類至69卷。另有《大復集》38卷,《鄉(xiāng)射禮直節(jié)本》、《雍大記》30卷,《學約》、《大復論》等3卷,《校漢魏詩》14卷,編定王右丞詩集5卷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